
国际运输的定义和介绍
国际运输的定义和介绍
国际运输是指跨越一国边界的货物或服务的出口或进口。一般最常用的国际运输方式是海洋运输,此外还有航空运输和铁路运输。
由于国际运输中货物需要跨越国境,且多为远洋运输,货物在途时间往往较长并一旦赴运就很难更改目的地,这就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物流运作的弹性。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必须具有较高的市场预测能力,才能保证将正确数量的正确货物在正确的时间内配送到目标市场,否则就会导致有些市场断货,而有些市场则有过剩库存。企业一旦将一定数量的商品运到目标市场,再进行不同市场之间的调货就会造成大量的额外开支,并造成供需时间不一致,长此以往必然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
随着现代通信手段的进步和专业物流企业服务水平的提高,现在已经有一些物流企业通过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实现对货主货物的全程监控,并可以对在途货物重新进行调度,使货主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重新进行库存定位,随时修改货物目的地,避免地区性调货带来的额外成本并使企业的配送活动成效得以极大提高。
3. 库存与仓储管理
今天,存货管理已成为最关键也最有挑战性的物流活动之一。在跨国范围内管理存货更加困难。由于距离远、港口工作拖延、海关拖延以及转运时间长,需要保有比国内物流更多的存货,这当然提高了存货的成本。而政府对于外贸的管制以及关税的征收更加剧了存货管理的问题。企业不得不保有额外存货以应付断货情况。
国际仓储与国内仓储功能相同,包括收货、转运、配货及发运。但通常人们会更重视货物在仓库系统中的快速运转。
4. 包装与物料搬运
保护性包装在跨国经营中所起的作用比在国内更为重要,这是由于货物在途时间长,搬运次数多,要经历更恶劣的天气变化,等等。通常,跨国性经营的产品的包装会大幅度地增加物流成本,其中一部分是由于特殊的包装要求,此外还有标签和包装标志方面的原因。由于目的国不同,标签要求也不相同。各国对产品标签有许多不同的规定,总的来说,标签规定的目的在于:
① 迫使货主遵守现行产品标准;
② 对添加剂的使用加以限制和控制;
③ 禁止使用误导性信息;
④ 建立对产品的标准说明。
物料搬运系统在全球各地都不相同,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物料搬运系统属于世界上最先进的系统,均已实现了机械化或自动化。然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多数物料搬运系统仍然是人工的,产品在仓库和工厂中的搬运效率很低,并且对有些货物可能根本就无法进行处理。例如集装箱装卸,有些港口只能处理20英尺集装箱。
上一篇:国际物流的主要业务活动
下一篇:国际物流的信息作业